2024年11月7日下午14:00-15:30, 运动医学与健康学院/运动医学与健康研究所“怀贤大讲堂”在怀贤楼B114举行。此次讲座特邀成都体育学院硕士生导师汪敏加教授为师生们带来了精彩的学术分享。讲座由运动医学与健康学院副院长/运动医学与健康研究所副所长李顺昌主持,中青年教师,硕博研究生和本科生共计60余人踊跃参与。

本次学术讲座中,汪敏加教授以《运动在情绪障碍治疗中的探索--2024ACSM年会分享》为主题。报告围绕2024年在美国波士顿举办的美国运动医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ACSM)年会中“心理学、行为学与神经生物学”论坛,就 “运动与认知功能” 方向展开学术分享。首先,汪教授简要介绍了ACSM会议的主旨、主题及会议内容,让师生们领略运动医学相关领域的前沿动态。接着,汪教授阐释了情绪障碍的定义与分类,重点聚焦抑郁症目前常用的干预方式,涵盖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与运动干预,对比了常见有氧运动与抗阻运动对与重度抑郁的干预效果,且强调了急性运动后的心理生物学启动窗口和长期运动干预后的维持效果。随后,汪教授对探索运动改善情绪障碍机制的神经成像技术进行了深入详细的介绍与说明,对比了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脑电图(EEG)、脑磁图(MEG)、脑皮层电图(ECOG)、功能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激光散斑成像(LSI)和光声断层成像(PAT)等常用神经成像技术的优缺点与适用范围。最后,汪教授探讨了基于任务功能磁共振成像和多模态成像技术的发展前景。


在会后的提问交流环节,参会师生与汪教授就“是否能针对性地测量特定脑区”这一问题,深入探讨交流了脑电与近红外设备在人体试验应用中的异同性。汪教授慷慨分享了在实验过程中的宝贵经验。李顺昌副院长勉励师生们积极开展多学科交叉的交流与分享,拓宽科研思路与技术方法,共同推动我校师生学术进步。


供稿单位:运动医学与健康学院/运动医学与健康研究所
撰稿人:郭玉筱 邢天野
一审一校:周蓝天
二审二校:李顺昌 刘余
三审三校:胡毓诗